【Haobo Ma】:ælf区块链创始人
人物简介
作为ælf(ELF)区块链的创始人兼CEO,马昊伯是中国区块链领域的早期探索者之一。2017年,他牵头启动ælf项目,主导开发这款高性能去中心化云计算区块链网络,最终将其打造成全球交易量前20、流通市值稳定在3亿美元的主流加密货币项目。同时,他还是区块链技术公司好扑(Hoopox)的创始人兼CEO,彰显了他在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之间的平衡能力。
专业背景与早期经历
马昊伯的职业生涯,始于技术极客的探索本能。小学时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,这份早期积累,为他后来在区块链领域的突破埋下了伏笔。职业生涯初期,他曾在数字支付平台GemPay、加拿大加密货币交易所AllCoin担任CTO,深度参与区块链底层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的搭建。
2016年,马昊伯创立好扑科技,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探索。公司成立初期就拿到了6000万元天使轮融资,足见市场对其技术理念与商业潜力的认可。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跨领域经验,涵盖信息安全、社交网络、智能家居设备及移动互联网等多个技术前沿领域。
ælf项目的创立与发展
项目起源与核心理念
2017年,ælf区块链项目正式启动,核心架构设计由马昊伯亲自提出。项目的初衷,是解决传统区块链网络在性能瓶颈、资源隔离与治理机制等方面的痛点。技术白皮书中,他明确提出通过引入侧链(Side Chain)架构、动态共识算法(Delegated Proof-of-Stake)及链上治理系统,实现高性能计算与可扩展性。在当时区块链行业还处于早期的背景下,这一理念极具创新性。
技术突破与生态建设
ælf网络采用模块化设计,把主链与多条功能侧链分开——主链负责治理与核心交易,侧链承载具体应用场景的计算需求。这种架构让它的TPS(每秒交易处理量)达到数千级别,远超比特币和早期以太坊。另外,资源隔离机制保证了不同侧链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体系统稳定,这一特性吸引了云服务商、金融科技企业等多方开发者加入生态建设。
治理层面,ælf引入了社区选举的节点委员会机制,通过链上投票决定协议升级、资金分配等重大决策。2018-2020年,这种去中心化治理模式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,其实践经验也为后来的区块链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
2018年,ELF代币(代码:ELF)在18家主流交易所上线,此后一直保持全球交易量前20的地位。据KuCoin、CoinMarketCap等平台数据,截至2025年,它的流通市值稳定在3亿美元左右,成为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标的。这一成绩在加密货币市场周期性波动的背景下尤为突出,印证了ælf技术架构的可持续性。
推动ælf发展的过程中,马昊伯一直强调技术开源与跨链互通的重要性。2023年,ælf团队推出跨链协议AElf Connect,支持与以太坊、Polkadot等主流公链的资产互通。这一举措提升了ælf生态的流动性,也吸引了DeFi(去中心化金融)项目入驻。
行业地位与社会贡献
作为中国电子协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,马昊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普及。他多次在世界区块链大会(Consensus)、亚洲区块链峰会等国际会议上演讲,分享区块链性能优化与治理模型的研究成果。
2025年3月,马昊伯在理论著作《重构现实的基石:区块链技术的哲学与未来》中,提出将区块链与量子计算、神经网络结合的设想。这一理论框架引发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讨论,被视为区块链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之一。
个人特质与行业评价
技术极客的精神,贯穿了马昊伯的职业生涯。从早期的编程探索到主导开发ælf,他始终对底层技术有着深刻理解。同事与合作伙伴评价他:“对代码质量的严苛要求,对性能优化的执着追求,是ælf能在竞争激烈的区块链领域立足的关键。”
商业层面,马昊伯展现出把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。他主导的好扑科技,不仅为ælf提供技术支持,还开发了企业级区块链解决方案,服务于供应链金融、数字身份认证等领域。这种“技术驱动+商业落地”的双轨策略,让他在区块链创业者中独树一帜。
未来展望
2025年,ælf网络完成EVM(以太坊虚拟机)兼容升级,项目正加速向Web3.0与元宇宙领域拓展。马昊伯在公开场合说,ælf接下来会重点布局AI与区块链的融合,探索去中心化AI训练数据市场与智能合约自动化场景。如果这一战略方向能实现,或许会重新定义ælf在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定位。
总的来说,马昊伯通过ælf与好扑科技的双重实践,不仅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性能突破,更在治理模型、跨链互通与生态建设上贡献了宝贵经验。他的职业生涯,折射出中国区块链从业者的成长轨迹,也为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提供了东方视角的解决方案。